• 周学胜:愿母校与时代共奋进
  • 发布人: 发布日期:2019-06-04

002.jpg        

        周学胜,男,昌乐县尧沟镇人,中共党员。山东省昌乐二中(时为五中)83级学生。华东政法学院法学学士,北京大学公共管理硕士(与国家行政学院联合培养)。大学毕业后,先后在最高人民检察院、中央政法委、国务院防范办、公安部等中央国家机关工作,历任领导秘书、副处长、处长、副局长、主任(正厅长级)等职。曾赴地方挂职两年,任市委常委、副市长。因工作业绩突出,荣立二等功、三等功各一次,荣获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五一劳动奖章。

愿母校与时代共奋进

周学胜

        “人在光阴似箭流。”转眼间,离别昌乐二中(时为五中)已经三十余载。见到母校六十周年校庆的征文启事,我不禁怦然心动,旋即回忆起当初的高中生活,默默为母校献上最美好的祝福。

        母校,是多么亲切的称谓,多么形象的词语。母校,因学习经历而结不解之缘,由情感纽带而成精神家园。回想二中,我在这里收获了知识,得到了历练,增强了自信,结下了师生情、同学情,尤其是由此迈入大学之门,进而实现了人生之路的重大转折。如此圣地,怎能不让我日思夜想、魂牵梦绕?这份情感,注定让我恋恋不舍,而且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每逢高中同学聚会,叙旧是不变的主题。新闻媒体上关于二中的报道,我总是习惯性地反复翻看。每当母校的喜报传来,都令我自豪不已。毋庸讳言,随着时间推移,身为“老学生”的我返校不再频密,甚至与有的老师近乎失联,但母校始终是我的牵挂,始终在心中占据重要位置。有一年,我得到一套大型世界(国别)地图,要素齐全,印制精美。遂即,一个闪念涌上心头:与其自己偶尔出国一阅,不如送给母校更能发挥其功用。于是,我专门从北京带回昌乐,让正在二中读书的外甥女转交给当年教我地理的赵延涛老师。其实,赵老师未必缺少这样的资料,我与他更是多年未通音信,这次未经预约贸然“赠图”,完全是母校情结的本能表达。回首这一切,我发现自己与许多校友一样,心底已经深深打上了二中的烙印,感念母校的栽培滋养,时时以母校为荣,处处维护母校声誉,以出众的表现彰显“二中人”的特质。“凡我在处,便是二中。”请允许我改造一句名言,作出这样的表述,道出我们的心声。

        我惊叹于母校的进步。母校今日之景象,相较于我当年就读时的情形,已不可同日而语。耳闻目睹,口口相传,几经变迁后的二中,如今已是一所校园整洁美丽、教学设施完善、师资力量雄厚、教育质量领先的全国知名中学。在这里,树立了“让每个孩子的一生成为精彩的故事”的培养目标,独创了“271”教育体系,慕名观摩的全国各地同行纷至沓来;在这里,高考成绩捷报频传,每年发榜之日,便是全校欢庆之时;在这里,师生携手摘金夺银,屡屡斩获国内国际重要奖项。更可喜的是,母校全方位拓展事业版图,不断开枝散叶,其中包括:组建了教育集团,其优质资源惠及县域之外,远至大江南北;设立了国际部,大力推进中外合作办学,一批批有留学需求的学子得以升入心仪的国外名校。凡此种种,二中尽显强者风范,闪耀明星光芒,已经成为人才聚集的高地,已经成为昌乐的闪亮名片。简言之,母校异军突起,进步之巨堪称传奇,发展模式被业内奉为圭臬。我还有个切身感受,就是在首都北京学习、工作、创业的二中校友日渐增多,有的已成为所在学校、所在单位、所在领域的佼佼者,这也是母校蓬勃向上、桃李满天下的一个佐证吧。

01.jpg

        我难忘母校曾经的过往。有道是,一个人青少年时期的经历决定了日后的人生格局,困苦比安乐更能磨炼人的意志。我就读高中的那段时间,国家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母校尚在腾飞的前夜,学习条件之艰苦超乎现在年轻一代的想象,能够升入大专院校的学生可谓凤毛麟角。尽管困难重重、前途未卜,但是不能阻止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能抵挡我们对“诗和远方”的憧憬。因陋就简,发奋读书,是我们高中生活的主旋律;教学相长,师生情深,更使校园充满了正能量。时任校长耿建巨老师曾面向我们高一新生大胆预言:在你们中间,会产生科学家、企业家和党政军官员等栋梁之才,我们学校也会有光明的发展前景。当时不少人对此存疑,然而短短二十年后,预言一切成真。肖熹之、刘福新、刘相荣、刘树忠四位老师先后做过我的班主任,“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是他们的真实写照,其言传身教使我终身受益。入校后的第一堂班会,肖老师以“高中阶段是人生的重要转折”开场,至今记忆犹新,恍若昨日。历数诸位任课老师,有的德高望重,有的初露锋芒,各有其底蕴和风采,讲起课来或专业、或通俗,或严肃、或幽默,总会让我们收获文化知识,得到人生启迪。语文老师高建英常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激励我们,孟子的这一名句由此成为不少同学的座右铭。

        我关注母校的未来发展。母校能有今天的辉煌,是以赵丰平老师为代表的“二中人”几十年顽强拼搏、不懈奋斗的结果。亦应看到,母校的腾飞主要发生在改革开放之后特别是近二十年,可以说赶上了国家大力发展教育的好政策,抓住了社会财富急剧增长的好时机,契合了国人重视子女教育的好传统。若论母校成功的秘诀,恰恰就是在正确的时间,做出了正确的抉择,走上了正确的道路。常识告诉我们,一所学校的持续良性发展,离不开师资的遴选和培养、生源的质量和数量、经费的取得与使用、规模的扩张和控制等诸要素的匹配或均衡。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先生有一个著名的论断:“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大学如此,中学亦然,尤其是知名中学。相较于可以迅速改观的硬件设施,拥有一批学科教学领军人才更为重要,这是早已被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的铁律。一所学校,如果陶醉在既有的成绩之中,就意味着没落;如果只看重眼前,就难免陷于功利的窠臼。唯有面向未来,与时代共奋进,与国家共命运,才会有更加光明的前景。我们乐见母校立下百年大计,与时俱进、科学发展,惠泽当下、滋润未来。

        校庆在即,值得期待。相信那会是一个嘉宾云集、师生同贺、校友团聚的欢乐节日,更是回望历史、检视当下、谋划愿景的绝佳时机。六十载筚路蓝缕,一甲子砥砺耕耘,“二中人”用心血和汗水谱写了自强不息、勇攀高峰的精彩华章。从诞生到求索,从追赶到领跑,从崛起到卓越,母校已经实现了华丽转身。“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站在新的起点上,母校一定会继往开来、再创辉煌,不辜负国家的重托,不辜负社会的期望,不辜负伟大的时代!


地址:山东省潍坊市峡山区主城区 | 集团电话:0536-2990777 | 邮编:261325 | 传真:0536-2990777 | 观摩培训热线:0536-2990723 | 备案号:鲁ICP备14033316 鲁公网安备3707930200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