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面育人体系如何创新、怎么落地——来自山东271教育集团教育改革的启示》
  • 发布人: 发布日期:2019-09-10

全面育人体系如何创新、怎么落地——来自山东271教育集团教育改革的启示

笔者所在的山东271教育集团里,是一家公益性民办教育集团。近年来,教育集团在全面育人体系创新上下功夫,打造出一个科学有效、可落地、能评测的综合育人体系,让学生真正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

构建适合每一个孩子发展的课程体系,提升育人高度

一所学校的课程水平代表了这所学校的教育水平。从2013年起,教育集团尝试国家课程校本化、师本化、生本化实施,构建了以国家课程实践与创新、校本课程设计与开发、主题课程完善与提升为维度的适合每一个孩子发展的课程体系。

1.国家课程的实践与拓展

国家课程是学校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最重要的课程内容。

(1)国家课程不仅要“开齐”“开足”,更要“开好”。

我们的第一条宝贵经验是,教师要能教好,就必须研究课程。新课标出台后,我们在全集团组织了“深度学习新课标,认知内化核心素养”活动,通过教师自主研读、学科研究、撰写研究报告、答辩、小课题研究等方式,让教师真正把核心素养、新课程标准、国家课程内容融会贯通,理解学科育人本质,明晰学科育人价值。同时,采用专家培训,在实践中学习、走出去学习等方式,拓宽教师理论视野,增进教师实践深度。

国家课程开设,不能仅限于“开齐”“开足”,关键是要“开好”。教育集团非常重视课程目标的达成度,结合课堂“任务驱动、情境体验、真实探究”的要求和学生学习需求,自编了一套从小学到高中全学科覆盖的学科学习设计与指导用书,为学生提供更加符合发展实际、更能体现主体地位、更加有效帮助学生学习的课程资源。

(2)把阅读课程和体育课程作为第一课程。

我们将阅读课程和体育课程作为教育集团的第一课程。教育集团形成了自己的阅读观:“书卷气是一个人最好的气质,书香气是一个校园最好的氛围。”五易其稿,制定并通告《山东省271教育阅读课程标准》,让阅读成为一门正式课程:确保阅读时间,保障阅读数量,初中生每年阅读40本书,高中生每年阅读30本书。通过“海量阅读”,陶冶学生精神世界。教育集团每开办一所学校,先建图书馆,配齐各年级学生的阅读图书室第一要务;举办丰富多彩的主题阅读活动,评选“阅读之星”,鼓励学生参加课本剧表演、读书会、学术报告会、出版著作等。

体育不仅能让学生有健康的身体,还能让学生养成拼搏、忍耐、合作、追求卓越和挑战自我的体育精神,让学生身心、灵魂达到高度融合。这是学生未来幸福生活、成就事业的基础保障。教育集团规定:每一个学生都要掌握2-3项体育项目,跑步是必须掌握的项目之一;同时还必须再掌握1-2项终身受用的体育技能。

2.校本课程的丰富与多元。

教育集团的校本课程分为通识性必修课程与兴趣性选修课程。通识性必修课程,主要包括传统节日课程(冬至、清明、端午、中秋、春节等)、乐器课程(人人学会一门乐器)、家政课程(今周我当家、帮厨活动等)、校园华尔兹课程(毕业课程:人人学会华尔兹)、研学旅行课程(65千米拉练、火山口探险、孟良崮、泰山、太行山探索等)和四大主题课程(体育美食节、艺术节、读书节、科技节)。个性化选修课程则是学生结合自身发展需求可自主选择的校本课程,主要涉及自然、科学、人文、社会实践等课程门类。

开设校本课程时,我们充分考虑当地课程资源与学生学习的需求,让学生在尝试与体验中理解、发现、思考、顿悟、重构,进而发现自我特长爱好,明确自身发展方向。像教育集团下属的山东省昌乐二中,开设的个性化选修课程有语言表达(《新闻直播间》《中国传统文化之谜语乐园》)、逻辑思维(《趣味数学》《几何之美》)、科学探究(《鱼类百科》《水课程》)、文史研究(《长征》《一带一路》)、艺术特长(《家居特长》《武术》)、科技创新(《幻声绘影》《3D》)等6大类64门课程;潍坊峡山双语小学语文学科的校本课程分为演讲、经典诵读、书法、微写作、阅读5门必修性校本课程及《二十四节气》《古文启蒙》《走进名人》《话说汉字》《中华上下五千年》等59门选修性校本课程。学校充分吸纳学生和家长作为校本课程的开发主体和资源,校本课程的内容和形式不断走向丰富。

教育集团高度重视艺体类校本课程开发,通过“选项走班”形式开设了跳绳、足球、排球、游泳、轮滑、跆拳道、健美操等各门类体育运动项目,满足学生多样化运动需求;音乐课程重视学生乐器学习,成立交响乐团、民族乐团、鼓乐团、合唱团等多种艺术社团,将“每一位毕业生离开校园时都能学会一样乐器,都能作词谱曲”作为教育目标,真正实现乐器学习规范化、科学化与精品化;美术课程关注各学段之间的贯通与衔接,初中毕业生要学会软笔书法、国画、素描、水粉画和平面设计,高中毕业生既有对美术课程的基本认知,同时要让有兴趣和天赋的孩子能在一项艺术专长中获得深度发展。

3.主题课程的创新与提升。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对课程提出了更高要求。除分科课程外,主题化、跨学科、生活化的综合课程也应该得到更多重视。教育集团开设主题课程,以问题为导向,以人的存在与发展为中心,立足社会和生活,创设真实任务情境,让学生对某一主题进行探究、体验与表达,实现跨学科学习,进而提升学生应对复杂社会环境与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

教育集团各学校均已开发至少两门主题课程并得以实施,如《行走的力量》《航天之路》《文化寻根》《水课程》《一带一路》等,学生对主题课程的学习兴趣高、收获大。像《一带一路》主题课程,着力于让学生通过学习历史、研究历史课题,形成一种宏大而科学的、辩证的历史观。主题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课程选择,兴趣得到培养,个性得到成长,同时充分发挥了教师研究特长,教师的课程研究与育人水平也得到较大提升。

 任务驱动、情境体验、真实探究,实现课堂内涵发展

落实全面育人体系,主阵地在课堂。

在课堂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有3个问题制约着课堂的内涵发展:一是知识碎片化。教师把完整的学习过程分解为一个个很小的问题解答,上课过程即为教师不断抛出问题的过程,学生习得的知识是碎片化、非结构化的;教师追求学生学习的同步性,扼杀了学生学习的自主选择权和学习创造力。二是讲得多。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障碍时,老师不是给予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空间而是直接包办代替,上阵讲解和说明,“总结”老师要讲,“难点”老师要讲,“拓展”老师也要讲,进而剥夺孩子学习和思考的权利和机会。三是假探究。主要表现在明明是一目了然的简单问题,无须探究却要设置成探究问题,探究过程注重答案的对与错,缺少思考深度和思维含量。

针对这些问题,经过十多年的探索,教育集团提出了“任务驱动、情境体验、真实探究”的课堂指导思想。

1.任务驱动中的“任务”要具备整体性、挑战性、关联性。

任务驱动的重点是任务,一种能吸引人倾尽全力去完成的任务是学习的发端。设置任务的关键是要有驱动性,把兴趣、意义和创造过程完美地结合起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任务设计要有整体性、挑战性和关联性。整体性是指一节课通常只设置一个任务,老师要把完整的任务和活动教给学生,要让学生体验完整的学习过程,让每个学生按照自身的学习进程自由自主地寻求解决路径。挑战性是指任务的设计要具备一定的复杂性,让学生能“跳一跳够得着”,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充分体现探究价值,引发学生深度思考。关联性是指设置的任务要与学生学习的知识相关联,不能偏离学习目标与主题,让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实现对知识的“认知内化、实践生成”之目的。

2.情境体验的核心是“体验”,从“关注知识”走向“关注过程”“关注人”。

情境体验是指设计能够贯穿单元或主题学习始终的活动情境,使得学生学习环境、氛围、方式和过程都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让学生置身其中,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当中,水到渠成地达成认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全面发展,进而获得体验过程、建构意义、真实学习之目的。

课堂情境的创设要遵从以下几个原则:第一是真实性。真实性能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让学生积极投入到任务体验当中。如淮安市第一山中学音乐课《春天在哪里》,就让学生在春天的校园里观察、体验、感受和歌唱春天的美好;物理课学习《摩擦力》,就让学生分别在粗糙地面、光滑地面、放沙子的地面及其他不同材质结构的地面上拖拉不同质量的水泥块,真正让学生体会摩擦力与滑动面(摩擦系数)之间的关系。二是完整性。完整性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指在一节课中要充分结合学习任务设置一个完整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亲历完整的学习过程,要保证一节课中的任务情境是相互联系和贯通的,不是孤立、碎片化的;另一方面指任务与情境要有整体的关联性,不能相互割裂,真实复杂性的情境是为整体性的任务设计服务的。

3.真实探究,促进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

真实探究是在情境中完成任务的一种真实需要,不探究就完不成任务。学生用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探究,创造理解、创造办法、解决问题、成长生命。我们的课堂实行“大单元整体学习”。在课程设计上打破了传统的、封闭的以篇目或章节为单位的孤零零的知识学习,而是立足学生实际,以大单元整体为单位,让学生通过对一个大单元整体地深入探究,实现对学科知识体系、能力体系、逻辑体系和价值意义体系的整体建构和认知。同时,课时安排“大”而灵活,打破了课时对学习过程的束缚,让学习内容和学习任务决定学习时间。“大单元整体学习”解决了两个难题:一是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每个人都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当中;二是学生不是简单机械学习而是独立深度思考。

教师专业发展是学校发展的关键命脉

课程实施质量、课堂育人水平,取决于教师的素质高低。教育集团始终将教师专业发展作为引领学校发展的关键命脉,通过打造核心育人团队,深入开展教科研活动,为教师提供有层次性与多样性的专业成长平台,实施项目管理,不断提升教师育人水平。

1.打造核心育人团队,创建教师学习共同体。

我们高度重视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教师学习共同体,不是一般的教师群体、工作小组或活动团体,而是一种打破传统管理层级限制与束缚的学习型组织,是一种有着共同教育信仰追求与远景目标、以学习合作共同体形式参与实践创新活动的学习型团队。在学习共同体内,各成员之间平等互助、协同合作,秉承开放包容、尊重多元、个性创新的组织文化,关注教师学科专业素养、境界视野、思维品质、创新能力、审美意识和人格品行的发展与提升。

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组建核心育人团队,包括以各学校执行校长为核心的年级主任团队、以教育集团教师发展研究院为核心的各学校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团队、以教育集团学科主任为核心的各学校学科主任团队、以学校学科主任为核心的备课组长及骨干教师团队,更重要的是以集团学科主任和学校学科主任为代表的集合了集团所有校骨干力量的核心研究团队。通过核心育人团队的建设,教育集团充分发挥骨干先锋的带动引领作用,经过目标的层层分解与落实,辐射到每一位教师,全力保障课程建设与课堂创新的深入开展。

2.广搭教科研活动平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教育集团坚持“科研兴校”理念,把教科研摆在教师专业发展的首要位置,广泛开展不同层次级别的教研活动。

教育集团与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合作,在积极参加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组织的新课标学习、核心素养落地、校本课程建设、综合素质评价、新高考实施等主题的全国性教研活动基础上,每学期都会邀请全国知名学科专家为教师提供专业指导与培训。

在集团内部,针对年轻教师、骨干教师及全体教师的不同专业成长需求,成立学科研究室、名师工作室、拜师结对联盟、青年教师成长俱乐部等教师发展型组织,开展不同形式与主题的教科研活动,使教师专业成长路径系列化、常态化。开展各类评选,包括青年教师创新展示、导学案和课堂设计评选、优秀课例评选、集团教学能手评选等。鼓励教师走出去,参加全国、省市级的名师赛课及公开课活动,积极打造浓厚教科研氛围,创造条件激发教师主动发展与成长的意愿。

3.以项目管理为保障,唤醒每位教师心中的善意。

项目管理是教育集团管理育人的内容,也是教育教学顺利进行的保障。项目管理有三层要义:首先,激发每个人内心的善意和责任感,激发每个人的潜能和创造力;其次,将整体目标即团队目标层层分解,让所有参与者在实现个体目标的同时达成团队的整体性目标;最后,在盯住目标的同时确保完美的过程管理,让每个人都能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实现自身的人生追求。

项目管理一共分四个层级:一级项目由各中心主任和校长负责,有专门项目团队;二级项目由年级主任、学科主任和各中心班组组建项目团队,并具体负责;三级项目由各年级备课组长、首席导师负责;四级项目到教师个人和学生个人。学校所有工作都归并为四大独立项目:271教育价值观、271教育课程、271教育课堂、271教育管理,各个项目管理组织承担的项目有两部分:项目价值观和相关业务。这两部分的工作内容都用项目书的形式进行书面要求,任务清单时刻提醒目标要求,工作标准呈现进程要求,配档表落实时间节点。项目管理基本要求是目标明确、内容具体、标准可行、培训有效、会商到位、反馈及时、责任到人,破解了教师职业倦怠、专业素养提升慢、课程意识淡薄等难题。


              山东二七一教育集团总校长 赵丰平


地址:山东省潍坊市峡山区主城区 | 集团电话:0536-2990777 | 邮编:261325 | 传真:0536-2990777 | 观摩培训热线:0536-2990723 | 备案号:鲁ICP备14033316 鲁公网安备37079302000002